🔥威尼斯0008Ⅴ(vip认证)-百度百科

寻访江南古镇(6)|黄桥 续写烧饼传奇
2024-07-07 21:0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喜根  
1
听新闻


黄桥 续写烧饼传奇

  在江苏菜系里,有一道特色美食——黄桥烧饼,它外形饱满似枕头,色泽金黄如夕阳,外表覆满芝麻,入口酥松,不焦不糊,不油不腻,堪称“饼帝”。

  黄桥烧饼圆又圆,圆圆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把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得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这首《黄桥烧饼歌》见证了当年的黄桥战役,反映了军民鱼水深情。1940年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率领不足7000人的战斗部队,击败了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的3万多兵力的围攻,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新四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苏北伪顽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时新四军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了保障战役胜利,黄桥镇的老百姓在几天时间内烤出数以万计的烧饼,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剧作家、词作家李增援为这股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所感动,挥笔写下一首歌词,并由作曲家章枚谱曲,一首表现黄桥战役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的《黄桥烧饼歌》应运而生,一直传唱至今,成为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见证。如今,走在黄桥古镇街头,依然可以听到这首《黄桥烧饼歌》,当年战斗硝烟的遗痕也隐约可见。古镇的中心大道名为东进路,表达了对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永久性纪念。矗立在东进路口的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表现了先烈们“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的豪迈气概。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东进中路北面有一个古街区,见证了黄桥的悠久历史。古镇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拥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且人文景观密集,何氏宗祠、何御史府、大香台、潜龙渊、四牌楼、“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故居、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丁西林故居等,仍保留着鲜明的清代建筑特色。

  步入老街,阵阵古风扑面而来,米巷深处的丁家花园曾经是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丁家花园系清代园林建筑,花园内雕梁画栋、檐牙飞空、回廊曲径,多竹堂、桂花厅、小淤舟、蝴蝶厅错落有致,它乃丁文江先生的故居。黄桥战役期间,陈毅、粟裕、陈丕显等新四军领导人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并成立了江苏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后,这里成了丁文江故居纪念馆。

  我上世纪70年代初参加石油地质工作,当时孤陋寡闻,只闻李四光,不知丁文江。而今,我和老同事丁德林、吴平贵一同步入丁文江故居,对这位“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肃然起敬。丁文江,1887年4月出生在江苏泰兴书香世家。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社会活动家,1916年他与章鸿钊、翁文灏一起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并担任所长,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就获得了世界声誉。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1936年1月5日,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在湖南谭家山煤矿考察时因煤气中毒遽尔长逝,年仅49岁。消息传来,知识界为之震动。其后,便是一片冷寂。除胡适在上世纪50年代匆匆写就《丁文江的传记》以慰追思之情和偶有几篇零星文章外,这个名字逐渐被人淡忘。在故居纪念馆,我们久久凝视着丁文江身背水壶、手持放大镜和矿石的塑像,百感交集。

  离丁文江故居不远是何氏宗祠,它建于明末清初,是黄桥镇乃至江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祠堂文化遗址,不仅见证了古镇黄桥的文化脉络,而且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前歌”。黄桥决战期间,支前委员会设在祠内,黄桥镇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和80多辆小车组成支前小分队,将成千上万的烧饼源源不断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但战时的烧饼只是简单的酒酵面饼,在草炉上用火烘烤而成,形如“铁饼”,其外形和内囊远没时下的“黄桥烧饼”这么讲究。如今,祠堂里仍陈列着石磨、烧饼炉、独轮车等老物件。

  黄桥因烧饼而闻名遐迩。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指名要吃黄桥烧饼。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上世纪80年代,电影《黄桥决战》在全国上映,随后大量反映黄桥决战的小说、散文、诗歌见诸报端,更使黄桥烧饼名声大噪。


“支前烧饼”成品牌

  据《随园食单》记载,烧饼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如今,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不仅保持了“香脆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而且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大路货,发展到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1983年,黄桥烧饼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2003年荣获“中华民族小吃”称号,被列入国宴点心。近十年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桥烧饼香飘大江南北,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品牌带动产业,唱响新世纪的《黄桥烧饼歌》。

  2001年11月“中国黄桥烧饼节”闪亮登场,多年来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节。活动期间,黄桥烧饼制作大师纷纷现场献艺,当地政府召开黄桥战役研讨会和黄桥烧饼理论研讨会,借此宣传英雄黄桥、文化黄桥,推进黄桥的产业发展。目前,全镇有近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黄桥烧饼的生产、制作、销售,全国从事黄桥烧饼制作的商户达1000多家,年产值逾5亿元,黄桥烧饼已成为强镇富民的朝阳产业。

  王喜根,资深记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上下)》《江南老行当》,以及田野调查报告《寻访中国古村镇》《探访中国古村镇》。

标签:烧饼;黄桥;新四军
责编:高峻
XML 地图